為了展示科技創新成果,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2022年10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在線聯合舉辦“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2”-地理大數據助力鄉村振興科普報告會。報告會由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大數據工作委員會、科創中國: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簡稱:地標生境)專業科技服務團、《全球變化數據學報(中英文)》編輯部共同承辦。
會議分別由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大數據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球變化數據倉儲電子雜志(中英文)》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諸云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對外合作處處長王振波主持。
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大數據工作委員會主任、科創中國:地標生境專業科技服務團團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廖小罕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國地理學會地理大數據工作委員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致力于推進大數據地理學學科體系建設,促進地理大數據在地理學研究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創建了全球變化科學數據出版系統及《全球變化數據學報(中英文)》《全球變化數據倉儲電子雜志(中英文)》,有效推動了高質量、自下而上科學家自愿的科學數據共享。為了貫徹落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地理大數據工作委員會啟動了“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2021-2030十年行動計劃”,通過地理大數據,助力優質地理產品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優質地理產品在區域可持續發展中的價值,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上午報告會上,諸云強、李可欣、宋獻方、王永生、張琪分別作了《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助力鄉村振興》、《“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進展》、《磐石千塘稻永久基本農田案例》、《綠水青山與鄉村振興:洋縣草壩村黑米朱鹮棲息地案例實踐》和《優質地理產品與民生服務結合發展》報告。
諸云強研究員在《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助力鄉村振興》報告中,總結了我國科學數據共享的現狀,對標科研論文出版,分析了數據出版的難點,介紹了“全球變化數據出版系統”解決方案及其取得的成果與影響,分析了“元數據-數據實體-數據論文”三位一體的全球變化數據出版及其知識產權保護、傳播機制,提出啟動“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建設”的背景及其技術方法和傳播平臺的支撐體系。
李可欣博士在《“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進展》報告中,介紹了“十年行動計劃”的背景與進展。指出地標生境核心理念是強調地理基因、數據賦能、開放科學和多方協作,以此助力地理標志產權保護、支撐“兩山融合”,助力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當前,地標生境計劃在全國已經成功實施了14個案例。報告最后,以蘇北實地調研為例,通過“無言的大米”、“無名的蟹苗”、“無聲的白首烏”三個故事,生動闡釋了地標生境計劃對于地方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的現實需求與意義。
磐石千塘稻永久基本農田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宋獻方研究員在《磐石千塘稻永久基本農田案例》報告中,介紹了案例建設的背景、案例團隊、數據論文撰寫與標本收集情況,系統介紹了案例區域的地形地貌、氣候、流域水系、土壤特征,農田生態系統與水稻品種、品質特點,生境監測與溯源系統,以及盤古千塘稻經營管理、自然文化傳統等。報告全面、生動闡述了案例建設的流程、核心關鍵點與產生的效益。
洋縣黑米朱鹮棲息地案例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王永生副研究員在《綠水青山與鄉村振興:洋縣草坂村黑米朱鹮棲息地案例實踐》報告中,首先闡釋了“綠水青山是鄉村轉型發展的重要資源、鄉村價值實現的重要路徑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載體,賦予了鄉村新底色、新功能與新業態”等的科學內涵,然后系統介紹了洋縣黑米案例的總體情況。該案例依托洋縣朱鹮保護區的生態優勢和黑米種植的歷史傳統,通過發展有機產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通過“產品-產業-產區”鏈條,打造了區域生態產業化發展的洋縣實踐、漢中模式和漢江樣板,為鄉村產業振興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模式與實踐支撐。案例成功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亞洲大洋洲“一國一品”首批鄉村尺度“好實踐”案例。
中國科學院中科生活副總經理張琪在《優質地理產品與民生服務結合發展》報告中,介紹了2022年啟動的“中科年貨節”的背景,以及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案例的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營銷的營銷情況。指出優質地理產品生境案例在民生保障方面進一步發展的思路,即可為老年群體提供差異化的優質地理產品、以優質地理產品為食材的定制化營養餐、以案例生態環境為目的地的生態康養游、圍繞中科院職工建立優質地理產品供銷平臺、逐步建立全方位合作平臺打開院外市場。
下午報告會上,云南保山小??Х雀蔁岷庸劝咐紫瘜<?、保山學院資源環境學院黨總支書記段如婷教授講述了保山咖啡由種子到杯子的旅程。雖然遠離世界常規的咖啡帶,但獨特的干熱河谷生態地理環境,通過咖啡農、企業、政府和科學家合作形成的可持續的經營模式,讓云南省保山市新寨村成為“中國咖啡第一村”,也是中國規?;Х壬a的發源地。保山小??Х扔?016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0年入選首批中歐地理產品保護名錄,2021年被列為“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第2例,2022年被選為FAO亞洲大洋洲“一國一品”首批產品維度“好實踐”案例。
禹城麥谷二熟永久基本農田案例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對外合作處長王振波生動地講述了禹城麥谷的故事。從古時的大禹治水、到上世紀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綜合治理,再到如今的優質地理產品,展示了禹城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和艱苦奮斗實現從不毛之地到噸半良田轉變。禹城地處北緯37度,夏天潤而不濕,冬天干而不燥。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配合科學有效的種植管理技術,讓案例區成為了優質專用小麥黃金產區和高淀粉玉米產區,產出了優質地理特色麥谷產品。同時,案例區采用科學規范化的種植管理模式,采取“公司+基地+村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提升了糧食品質和品牌價值,也切實提高了種植農戶的收益。
澤州黃小米高都鎮紅黏土案例專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從產品、生境、經營管理、歷史傳統等方面闡述了案例。高都鎮紅黏土生產的澤州黃小米營養品質優良,早在康熙年間就被列為貢米,2018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1年被納入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第10例。獨特的氣候條件以及在第三紀紅黏土母質上發育的紅色土壤,是形成特色澤州黃小米的主要因素,而豐厚文化底蘊造就了澤州黃小米品牌。
北京明苑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父母食堂項目總經理閆茹以《優質地理產品與生活在紅墻邊老人的幸福連接》為題作了報告。明苑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于2021年與優質地理產品結緣,他們選用優質地理產品完善了父母食堂食材供應體系,讓老年人群享用到了正宗的優質地理產品。閆茹總經理指出明苑養老即將深入參與北京軍休干部助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軍休干部居家養老服務。她也期待跟隨優質地理產品事業的發展,進一步優化食材供應,關注家庭餐桌品質。
隨后,南開大學“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團志愿者代表袁齊惠以《優質地理產品案例宣傳項目》為題做了報告。南開大學“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團自2021年起,協助開展“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宣傳推廣活動,倡導生態文明理念,開展科普宣傳,講好中國可持續發展故事,助力鄉村振興。該項目已獲得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項目資助。她指出科技志愿服務項目通過對優質地理產品的科普宣傳助力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讓青年志愿服務的熱情下沉到鄉村振興的工作中,真正體現了青年一代的決心與力量,讓青年人在實踐中逐步成長為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最后,中國地理學會大數據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全球變化數據學報(中英文)》編輯部主任、科創中國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專業科技服務團首席科學家劉闖研究員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她指出,今天正處于我們幾代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從地學大國走向地學強國、全國人民世代期望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時代。這個時代需要科技,社會發展呼喚科技,鄉村振興需要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她號召大家,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在鄉村振興這樣一個偉大事業中,從我做起,把論文寫作祖國的大地上,把自己的才華、能力在這個偉大事業中充分彰顯和發揮出來,把一代學者可歌可泣、令人尊重的珍貴本色彰顯出來。
(諸云強、王振波 撰文)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甲11號
郵政編碼:100101
電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頁網址:http://www.saopiao360.com/
電 話:010-64870663
傳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