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26日,中國地理學會地理教育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教工委)和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2022年年會以“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召開,多位教工委和教指委的委員,多所高等院校地理學相關院系的院長、系主任、專業負責人及教師代表,共計600余人參加會議,同時有2700余人次觀看了大會網絡直播。本次會議主題為“新時代地理專業建設支撐地理學科發展”,共有19位專家學者應邀作了報告。會議由教工委和教指委聯合主辦,云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和地球科學學院聯合承辦,會議得到了云南省地理學會的大力支持。
年會在云南大學設置了線下分會場,開幕式由云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原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何大明研究員主持。云南大學副校長胡金明現場致辭,對蒞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云南大學地理學專業的辦學理念和學科發展情況,期待與其他院校相關學科繼續深化交流與合作,歡迎各位蒞臨云南大學指導工作,共繪地理學科建設和地理學人才培養的美麗畫卷。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教指委主任賀燦飛代表主辦方在開幕式上致辭,對新形勢下地理學的發展和地理學人才培養、以及地理學專業建設提出了期望。希望與會人員博采眾長、加強交流與借鑒,砥礪前行,共同努力,為我國地理學建設培養拔尖人才作出貢獻;希望新時代我國高等地理教育工作能夠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更好對接國家“四個面向”需求和迎接未來挑戰。
6月25日上午,第一階段大會主旨報告由何大明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榮譽部長、中國地理學會監事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員作了題為“地理學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指出了新時代地理學應在研究方法、數據來源、發展目標、研究主題、研究范式等方面創新,強調“可持續發展是解決全球問題的金鑰匙”。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賀燦飛教授作了“新時代中國地理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報告,指出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高質量地理學人才的建設要求和培養體系,打造“質量中國”品牌,形成高等教育的中國范式、中國主張、中國理論。
第二階段大會主旨報告由云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院長段興武研究員主持。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福建師范大學原校長朱鶴健教授作了“重振高等學校地理學科的獨特性”的報告,強調了重振地理學科獨特性的必要性和實現路徑。教指委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部長宋長青教授作了“地理學科建設的時代理念與實踐路徑”的報告,指出地理學科的建設基礎是科學研究,核心為人才培養,目標是社會服務,地理學高質量人才培養需要學科屬性為特色、以先進知識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教指委副主任、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湯國安教授作了“全國高校GIS專業建設共同體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的報告,提出了GIS單位形成共籌合作機制、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的GIS共同體,全面支撐和引領全國GIS專業發展。
6月25日下午,主題一報告由湯國安教授主持,南京大學李滿春教授、武漢大學沈煥鋒教授、西南大學楊慶媛教授、廣州大學吳志峰教授圍繞“地理學人才培養”,分別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交叉賦能人才培養、“政-產-學-研”協同育人和本科地理學核心素養培育等方面介紹了各院校的深入研究和實踐經驗。主題二報告由吳志峰教授主持,蘭州大學高紅山教授、云南師范大學楊昆教授、中山大學黃耿志教授、云南大學趙筱青教授圍繞“地理科學類專業建設”,分別以本單位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為案例,深入介紹了各自的建設體系和創新做法。
6月26日上午,主題三報告由云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談樹成教授主持,華東師范大學段玉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劉云剛教授、云南大學段興武教授、南京師范大學汪濤教授圍繞“地理學高質量培養體系建設”,分別從卓越師范生培養、地理教育回歸、高原山地特色培養、地理師范生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方面進行經驗分享。主題四報告由楊慶媛教授主持,東北師范大學劉艷軍教授、青海師范大學劉峰貴教授圍繞“優質課程建設”,以地理學野外實習和青藏高原地理為案例,進行了優質課程目標確定、地理學核心要素融入、經典案例設計等的建設經驗分享。
最后,中國地理學會地理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劉寶元教授為會議閉幕式致辭并做總結發言。他指出,本次會議聚焦新時代背景下地理學人才培養、地理科學類專業建設、高質量培養體系建設、優質課程建設等問題,充分地總結和進行交流經驗,有效推動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同頻共振,服務地理學高質量發展。他代表主辦方和承辦方對與會的各位師生表示衷心感謝,對云南大學國際河流和生態安全研究院、云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組織表示感謝,并對大會的圓滿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地 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甲11號
郵政編碼:100101
電子信箱:gsc@igsnrr.ac.cn
主頁網址:http://www.saopiao360.com/
電 話:010-64870663
傳 真:010-6487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