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
舉辦時間: 北方賽區:10月11-13日;南方賽區:10月18-20日
報名時間: 2019年7月18日至 2019年9月20日
會議地址: 北方賽區:北京聯合大學;南方賽區:衡陽師范學院
主辦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中國地理學會、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承辦單位: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
協辦單位:廣東新蟻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微信截圖_20190709144921.jpg

一、大賽背景

為促進各高校地理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交流,提高地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的學習熱情,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于2006年創辦了“華南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并先后在中山大學、吉首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成功舉辦了七屆賽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示范效應。隨著大賽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舉辦機制,吸引了全國各地(含港澳臺地區)高校的積極響應和參與。    2015 年,大賽擴展為“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面向兩岸四地所有高校的地理專業本科生開放,先后在多所大學成功舉辦了全國大賽。第四屆大賽起由廣東新蟻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并冠名“新蟻族杯”。

經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會商,確定“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繼續實行南北分區賽和全國總決賽兩個環節,分區賽將于2019年10月分別由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方賽區)和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南方賽區)承辦,總決賽將于2019年11月15-17日由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承辦。

二、大賽主題

本屆大賽以“地理學與國土空間規劃”為主題,旨在鼓勵地理科學類本科生,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傳承地理學科優勢特色,促進地理學發展創新,運用地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對國土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科學布局進行探索、研究與展示,提高地理科學專業大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創新創業能力,為國家實施“多規合一”的戰略部署、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貢獻力量。

三、賽程賽制

大賽以開設有地理專業高校的學院(系科)為單位報名參賽,不接受個人報名。南北分區賽和全國總決賽均按照自然地理(含綜合地理方向)、人文地理分組競賽。大賽具體安排如下:

(一)南北分區賽

1.組織報名

通知發布之日起至2019年7月30日,擬參賽單位填寫《參賽報名表》(附件1),并加蓋院系公章,掃描件發送至大賽報名郵箱:geog_pre@163.com。每個單位每個組別僅限一支隊伍參賽。大賽組織委員會進行資格審核后確認參賽資格,資格審核結果將以電話或郵件形式通知《參賽報名表》所示聯系老師。

2.作品提交

2019年9月1-15日,成功注冊的參賽隊伍按照組委會分組要求登錄大賽注冊系統,提交參賽作品。提交作品前,須所在單位對作品進行審查,確保符合參賽要求,并與加蓋單位公章的參賽隊伍信息表(附件2)、作品版權與數字版權授權書(附件3)掃描件同步上傳。

參賽作品:采用PPT轉換為PDF格式的形式,內容篇幅不多于30 頁。

隊伍成員:每支參賽隊伍成員須為在校本科生,人數為3-5人。

指導老師:原則上不多于2人。

*注:參賽隊伍成員及指導老師信息(含指導順序)作為制作獲獎證書依據,提交后不能修改。

3.作品評審

(1)預審查

由大賽組織委員會指派工作人員對參賽作品做形式審查,不符合條件的取消參賽資格。

2019年9月30日前,大賽組織委員會根據初審作品形式審查結果,發布南、北方賽區名單和比賽通知。

(2)現場評審

北方賽區:2019年10月11-13日在北京聯合大學舉行

南方賽區:2019年10月18-20日在衡陽師范學院舉行

采用PPT(office 2013版)形式分賽組進行現場展示和答辯,每支參賽隊伍在8分鐘規定時間內進行展示,然后進入限時 2 分鐘(不含提問時間)的答辯環節,如在30 秒內無評委發問,答辯環節自動結束。不設觀眾提問,答辯結束后評委按照評分細則進行打分。

(3)評分細則

滿分 100 分,其中包括

    精神風貌(10分):展示過程中,隊員精神面貌是否積極向上,穿戴著裝是否大方得體,言行舉止是否得體;

團隊配合(10分):團隊配合程度如何,是否協調連貫;

創新性(25分):研究內容是否具有首創性,研究視角、領域是否有所創新;

科學性(35分):研究內容是否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否具有深度和廣度,研究方法、數據以及案例材料是否能正確體現所要表達的觀點;

演講能力與時間控制(10分):對主題中心表達是否明確,邏輯表達是否清晰、有條理,演講技巧是否得當并具有吸引力,時間控制是否恰當;

答辯環節(10分):回答內容是否針對評委提問,回答內容是否完整、有層次。

4.結果公布

根據評審結果,適時以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三方名義,發布晉級全國總決賽名單和全國總決賽通知。

(二)全國總決賽

作品提交要求、現場展示組織形式和評分細則同分區賽,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五、獎項設置

    南北分區賽和全國總決賽均按自然地理組(含綜合地理方向)、人文地理組分別設立獎項。

1.南北分區賽

一等獎3名:頒發獎牌+獲獎證書+獎金;晉級全國總決賽。

二等獎7名:頒發獎牌+獲獎證書+獎金;晉級全國總決賽。

三等獎若干:頒發獲獎證書。

最具學術性主題、最具創新性主題、最佳表現男/女選手獎各1 名:頒發獲獎證書。

2.全國總決賽

一等獎3名:頒發獎牌+獲獎證書+獎金;

二等獎7名:頒發獎牌+獲獎證書+獎金;

三等獎10名:頒發獎牌+獲獎證書+獎金;

最具學術性主題、最具創新性主題、最佳表現男/女選手獎各1 名:頒發獲獎證書;

優秀組織獎若干:頒發獲獎證書(請各參賽單位及時提供校內選拔組織通訊稿作為評審依據)。

六、大賽專業指導委員會

傅伯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發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

賀燦飛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勾曉華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劉耀林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

鹿化煜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

宋長青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

湯國安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鄭祥民     華東師范大學地球科學學部教授

劉  瑜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薛德升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李滿春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

七、大賽組織委員會

張國友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研究員

賀燦飛     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

薛德升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院長/教授

劉丙軍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

孔曉慧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黨委副書記

金曉斌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

李思佳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講師

張學良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

張寶秀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

張景秋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葉  曉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鄧運員     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院長/教授

鄒  君     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副院長/教授

董自雄     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

王  岱     中國地理學會副秘書長/副編審

孔碧云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團委副書記

八、大賽咨詢聯系方式

1.大賽組委會秘書處

大賽信箱:geog_pre@163.com

秘書長:王 岱  15811299408;wangdai@igsnrr.ac.cn

副秘書長:孔碧云  020-84112453;13631489182

2.總決賽(南京大學)聯系人

金曉斌,13512541166,jinxb@nju.edu.cn

張學良,13814171847,zxl@nju.edu.cn

通訊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63號(210023)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3.北方賽區(北京聯合大學)聯系人

杜姍姍  13311302439,shanshan@buu.edu.cn

張遠索  13581597712,yuansuo@buu.edu.cn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土城西路197號(100191)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4.南方賽區(衡陽師范學院)聯系人

羅鳳華,15886429798,408285402@qq.com

張家其,17773446136;594089143@qq.com

李紅偉,15886419265,810568082@qq.com

通訊地址: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衡花路16號(東校區)城市與旅游學院

5.大賽通知發布微信平臺

     中國地理學會.jpg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jpg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jpg

         中國地理學會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附件1:“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參賽報名表

附件2:“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參賽隊伍信息表

附件3:作品版權與數字版權授權書

 

1.組織報名

通知發布之日起至2019年7月30日,擬參賽單位填寫《參賽報名表》(附件1),并加蓋院系公章,掃描件發送至大賽報名郵箱:geog_pre@163.com。每個單位每個組別僅限一支隊伍參賽。大賽組織委員會進行資格審核后確認參賽資格,資格審核結果將以電話或郵件形式通知《參賽報名表》所示聯系老師。

2.作品提交

2019年9月1-15日,成功注冊的參賽隊伍按照組委會分組要求登錄大賽注冊系統(建設中)提交參賽作品。提交作品前,須所在單位對作品進行審查,確保符合參賽要求,并與加蓋單位公章的參賽隊伍信息表(附件2)、作品版權與數字版權授權書(附件3)掃描件同步上傳。

參賽作品:采用PPT轉換為PDF格式的形式,內容篇幅不多于30 頁。

隊伍成員:每支參賽隊伍成員須為在校本科生,人數為3-5人。

3.作品評審

(1)預審查

由大賽組織委員會指派工作人員對參賽作品做形式審查,不符合條件的取消參賽資格。

2019年9月30日前,大賽組織委員會根據初審作品形式審查結果,發布南、北方賽區名單和比賽通知。

(2)現場評審

北方賽區:2019年10月11-13日在北京聯合大學舉行

南方賽區:2019年10月18-20日在衡陽師范學院舉行

 

采用PPT(office 2013版)形式分賽組進行現場展示和答辯,每支參賽隊伍在8分鐘規定時間內進行展示,然后進入限時 2 分鐘(不含提問時間)的答辯環節,如在30 秒內無評委發問,答辯環節自動結束。不設觀眾提問,答辯結束后評委按照評分細則進行打分。

(3)評分細則

滿分 100 分,其中包括

    精神風貌(10分):展示過程中,隊員精神面貌是否積極向上,穿戴著裝是否大方得體,言行舉止是否得體;

團隊配合(10分):團隊配合程度如何,是否協調連貫;

創新性(25分):研究內容是否具有首創性,研究視角、領域是否有所創新;

科學性(35分):研究內容是否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否具有深度和廣度,研究方法、數據以及案例材料是否能正確體現所要表達的觀點;

演講能力與時間控制(10分):對主題中心表達是否明確,邏輯表達是否清晰、有條理,演講技巧是否得當并具有吸引力,時間控制是否恰當;

答辯環節(10分):回答內容是否針對評委提問,回答內容是否完整、有層次。

4.結果公布

根據評審結果,適時以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三方名義,發布晉級全國總決賽名單和全國總決賽通知。

1.大賽組委會秘書處

大賽信箱:geog_pre@163.com

秘書長:王 岱  15811299408;wangdai@igsnrr.ac.cn

副秘書長:孔碧云  020-84112453;13631489182

2.總決賽(南京大學)聯系人

金曉斌,13512541166,jinxb@nju.edu.cn

張學良,13814171847,zxl@nju.edu.cn

通訊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大道163號(210023)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3.北方賽區(北京聯合大學)聯系人

杜姍姍  13311302439,shanshan@buu.edu.cn

張遠索  13581597712,yuansuo@buu.edu.cn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土城西路197號(100191)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4.南方賽區(衡陽師范學院)聯系人

羅鳳華,15886429798,408285402@qq.com

張家其,17773446136;594089143@qq.com

李紅偉,15886419265,810568082@qq.com

通訊地址:湖南省衡陽市珠暉區衡花路16號(東校區)城市與旅游學院

5.大賽通知發布微信平臺


中國地理學會.jpg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jpg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jpg
中國地理學會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附件:1、“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參賽報名表“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參賽報名表.docx

     2、“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參賽隊伍信息表“新蟻族杯”第五屆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參賽隊伍信息表.docx

     3、 作品版權與數字版權授權書作品版權與數字版權授權書.docx

 

版權所有:? 2001-2012 中國地理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甲11號      郵編:100101
電話:010-64870663      傳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備案/許可證號碼:京ICP備18020997號-6
技術支持:北京智聯軟件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