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書籍 - 系列圖書

《經濟地理學》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提出了一個理解經濟地理學知識體系的基本框架,即先從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企業)入手,研究單一企業(從單部門、多部門、跨國企業到全球性企業)區位;再把焦點從企業區位轉向區域,研究區域內企業關聯和區域經濟發展;再從一個區域轉到多個區域,研究區域間經濟聯系、經濟差異以及經濟活動全球化。在第三版仍然堅持這一理論邏輯,這主要是因為:(1)本書強調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的傳授,而經濟地理學的主要理論集中在企業區位和區域經濟方面,這種框架設計便于系統闡述不同層面的理論
  • 《地理學論文寫作》
  • 主辦單位:科學出版社
  • 主      編:姚魯烽、何書金、趙歆著
  •  CN刊號:
  • 投稿郵箱:
  • 聯系方式:
內容簡介:《地理學論文寫作》是《地理學報》三位資深編輯在多年編輯工作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結合《地理學報》2000-2014年15年間900多位地理學及其相鄰學科的專家學者的10000多份論文審稿意見分析和整理編寫。該書可供廣大地理學、生態學、規劃學、氣象學等地學論文撰寫者寫作時參考。院士評述:讀者在閱覽科技期刊時,看到的都是經過專家認真評審、作者仔細修改后發表的的論文。而在論文修改過程中作者進行了哪些修改和完善,讀者是看不到的。還有很多來稿因為沒有通過評審,而未能刊登。特別是很多高水平的科技期刊,
由中國地理學會組織編寫的《2012-2013年地理學學科發展研究報告(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報告)已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秷蟾妗废到y總結了我國近年來“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科取得的研究進展和重大突破,通過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明確存在的差距,指出當前學科發展的態勢和特點,以及未來3-5年的發展趨勢與主要研究方向。在項目首席科學家周成虎院士的支持和號召下,中國地理學會聯合6位院士和34名權威專家組成顧問、專家組,下設9個專題小組,共48名專家學者參與本學科發展報告的研討及撰寫
由中國地理學會組織編輯的《2011—2012 地理學學科發展報告(人文-經濟地理學)》(以下簡稱報告)已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秷蟾妗肥窃谥袊乩韺W會領導和項目首席科學家樊杰研究員的具體組織協調下,由中國地理學會11個人文-經濟地理學領域相關分支機構的5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研究編撰而成的?!秷蟾妗穬热莅ǎ褐袊宋?經濟地理學的新近發展與展望;人文地理學進展、經濟地理學進展、城市地理學進展、農業與鄉村地理學進展、旅游地理學進展、歷史人文地理學進展、世界地理研究進展、城市與區域管理研究
  • 《農戶地理論》
  • 主辦單位:科學出版社
  • 主      編:李小建等著
  •  CN刊號:
  • 投稿郵箱:
  • 聯系方式:
李小建等著的《農戶地理論》已于2009年11月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書從欠發達農區最基本的微觀經濟單元——農戶入手,以農戶研究為主體,以農戶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為切入點,以單一農戶——農戶群體為研究脈絡,重點研究農戶經濟活動空間的理論問題。這種從新的視角進行的具有地方文化和環境特色的中國農戶地理研究,可望對中國特色的經濟地理學理論建設以及國際學術界關于農區發展的研究做出貢獻。全書共分9章。第1章緒論,闡述本書的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進行國內外文獻綜述,確定研究框架與章節安排;第2-5章,分別從農戶
李小建等著的《中國中部農區發展研究》將于2010年1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中國中部農區發展問題的專著,也是李小建教授繼《農戶地理論》(科學出版社,2009.11)后的又一部力作。本書基于內外力相互耦合共同推動中部農區發展的理念和思路,主要圍繞兩條主線展開,一是分析專業村、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全球化等內外部因素對中部農區發展的影響;二是通過農戶—農戶群—農戶外部效應的考察,分析農區發展的內在機制。通過上述兩條主線在研究內容中的穿插、交融,力求更好地解析內外動力如何促進中
最近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劉會遠、李蕾蕾撰寫的《德國工業旅游及工業遺產保護》一書,這是目前我國出版的最權威的一本詳細介紹一個發達國家保護有代表性工業遺產及開展工業旅游活動經驗的專著。書中既深刻挖掘了德國工業景觀所蘊涵的人文價值,又非常實際地介紹了德國工業旅游活動的具體做法,對我國相關事業有重大參考價值。該書公開發行每本價格為58元。學會從商務印書館拿到了優惠價,并征得同名電視專題片主要撰稿人劉會遠、李蕾蕾的同意,現將《德國工業旅游及工業遺產保護》一書及中央電視臺第十套節目播出過的電視專題片《德國工業旅
本書全面論述了農業系統耦合的結構、功能和特點,提出了農業系統耦合的基本理論體系。以我國南方地區近郊農村典型的馬坪鎮為案例,研究該區域農業資源系統耦合的模式,從農業資源系統耦合的資源背景、結構合理化和系統耦合度三個方面,綜合分析與評價了農業資源系統耦合模式,并定量評價了農業資源系統耦合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運用GIS與系統動力學相結合的方法,對馬坪鎮農業資源系統耦合進行了動態模擬,為其農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優化方案,并建立了馬坪鎮農業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從時空兩方面定量分析了福建省農牧系統的耦合協調度
版權所有:? 2001-2012 中國地理學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甲11號      郵編:100101
電話:010-64870663      傳真:010-64870663
      E-mail:gsc@igsnrr.ac.cn
備案/許可證號碼:京ICP備18020997號-6
技術支持:北京智聯軟件技術有限公司